回答1個叫jj的人在博客上給我的提問
文章原載:禪城空調加雪種官方網站專賣店 文章出處:http://www.bangerter5400south.com/ 文章版權:如需轉載本文,請以鏈接的形式注明原載以及出處,謝謝!
jj的文章 孔子哭與不哭到底是怎樣的1個命題,當然對于孔子的言論可以是很多甚至是無盡的,但對于這個的命題很多言論都是都是從冬瓜扯到葫蘆上的言論,自己說自己的.那樣就沒意思了,我想也沒必要來這里浪費口舌. 在我看來首先應該追究的問題是這個命題到底是1個什么樣的命題,他成立嗎?或者是不是有意思的?如果沒意思,那么這件作品在這個點上是可以判死刑的(說了等于沒說,做了等于沒做的事,不是好事). 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是很深入中國人心的,歷來都受到人們的巴門尼德秘籍176--再過四年.我們就可以把頭發(fā)盤起來了,故尊稱之為圣人,在今天很多人看來是表示1種巴門尼德秘籍176--再過四年.我們就可以把頭發(fā)盤起來了(嚴肅點的話現代很多人是不信任有圣人之說的),早在秦漢時期,儒家成為獨尊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孔子深入人心,其形像在民間也慢慢被神話了.甚至可以說民間對孔子圣人之說是帶有信仰的1種情感.在他們心中孔子是不會哭的.這是理所當然之事了.從這1點上說,金峰在"利用"這樣的心理.使得對孔子存在神話和信仰心理的民眾,產生心理的振動.另1方面在精英文化人群中,單純地談論孔子上不是圣人或者圣人可不可以像凡人1樣淚就很顯然顯得有些幼稚了,能談的基本問題可能是圣人,何為圣人? 從上面的基本概念中可以得出,圣人是品德高尚,高超的人,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對儒家學說褒貶不1,但有很忠于孔子的1些人.其中"子貢"對孔子非常崇拜,說孔子是圣人,凡人不可及.以至于后來圣人成為孔子的注釋(見上).至此,可能要追究的就是,有沒有高尚,高超的人.有沒有呢?我在此只能說,"你說有可以,你說沒也可以,只要你有你的理由.并且你的理由是可以給他人"溫暖"的,而且我比較認同對圣人的說法應該是,可以穿越時空不受時空約束給世代人"溫暖"的智慧和言論的人",所以嘛"圣人"不能在1個人身上得以體現,如果認同我的說法的話,圣人可不可以像凡人1樣流淚的命題好象不大說的通,至多只能對于那些具有神化和信仰情結的當代人具有1些作用,可以讓他們有個客觀的對儒家文化的態(tài)度,對精英人群來說未免簡單了些.可能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是,"孔子作為圣人的1面(儒家文化中對于我們當下還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的智慧和言論)看到今天的情景是不是會哭的問題. 我覺得金峰不要老在空架子上饒,你適當可以放下架子,來談談這些基本的問題,你應該是參與你自己作品的首先者,你要帶個頭,不然你是有點太不負責任的感覺了. 給jj的回答 看得出,這幾天你在我的文字中逗留的時間不少,我很欣慰。我也很認真讀你每天發(fā)在我博客上的帖子。我覺得你的知識論背景使你陷入無限的惆悵。你對概念的廓清,以及你在目的論上的訴求,使得你遠離了我初衷。因為你在歷史與先念的概念中想明證命題的存在與否,這不是藝術家要給你結論的。如果1個藝術家是1個優(yōu)秀的思辨學家,1個精通邏輯學與文法學的學者,而且這些理論都是已經在那里的知識論系統(tǒng)中東西,那么這樣的藝術家也許就只是為這些在你看來如此重要的概念做圖解了,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并不是這類藝術家。真假命題這個說法,我覺得你已經做得不錯了,你的思維如此嚴謹,如此沒有彈性,這是你狹隘的知識論背景直接導致的。為這個作品,我要說的話,已經都在博客上了,沒有必要再重復嘮叨。我記得趙汀陽在《1個與所有問題》1書中,有1句話我至今記得,這話是:我們這個時代缺少的是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更談不上解決創(chuàng)意問題的創(chuàng)意方式了(原話差不多就是這樣)。當我們對1個命題求解不得的時候,我們懷疑1下自己的解法是否過于單1,是否過于采用了別人的思想或者別人正在批判的系統(tǒng)。我覺得,反思1下自己的工作,有時不見得很丟臉的。我用這樣的口吻跟你說話,希望你能開懷1下。因為你對我的提問雖然貌似邏輯,但實在沒有想象力。至于我的責任感,請你放心,我自己的“感覺”重著呢!